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提名公示(2020年度)
2020-09-30
1、项目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检系统2、提名者及提名意见(1)提名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娄昕(2)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制约轨道交通“高效运营”与“安全服务”的超大客流安检问题,创新了“从无差别检人到信用+智能检人”的快速检人模式,“从人工/本地判图到机器/远程判图”的智能物检模式;并围绕创新模式的实现机制,开展了大客流低配合场景下1:N人脸精准识别、乘客异常行为和表情识别、深度学习计算视觉感知与双目通行、禁限品智能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究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检系统研制;相关技术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超大城市轨道交通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和北京市交通委“大客流快速安检技术”等课题的支持,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跑水平,乘客安检进站效率提升50%以上,判图员数量优化50%以上。项目于2017年开始示范应用,2018年、2019年大规模市场应用,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应用前景广阔。成果对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检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提名该项目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奖。3、企业主要技术创新成果(1)理论突破本项目针对制约轨道交通“高效运营”与“安全服务”的超大客流安检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创新以及系统应用集成创新,创新了轨道交通智能安检新模式,包括“从人工/本地判图到机器/远程判图”的智能物检模式和“从无差别检人到信用+智能检人”的快速检人模式,完成了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检系统”的研究和落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检系统,由智能物联检物系统、智能快速检人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组成。智能物联检物系统,以禁限带品AI识别为主,联网远程判图为辅助,实现智能判图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智能快速检人系统,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快速化、差异化和智能化的分类分级检人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智能检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综合智能安检运营系统。(2)知识产权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项目的知识产权主要面向禁带品智能识别技术、危险物质探测监测技术,面向乘客身份精准识别技术以及相关智能装备和系统的研制,具体为:① 发明专利《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降噪和异常声音检测方法》② 发明专利《客流密度检测方法》③ 发明专利《视频质量诊断方法》④ 发明专利《高场不对称离子迁移管》⑤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网络的安检智能管理系统》⑥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安检机及安检通道设备》⑦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安检机快速接入与智能叠加系统及装置》⑧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大客流快速安检门》⑨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功能抓拍人脸图像的安检门》⑩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便携式爆炸物检测装置》(3)创新技术产品该项目创新技术产品包括禁带品智能识别机、上下双通道双视角X射线行李检查装置、智能安检门、安检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智能物检、快速检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4)支撑平台2015年,北京地铁横向课题《地铁安检、保卫信息管理平台研究与示范》,利用安检信息化联网、数据分析可视化技术有效连接安检、视频等前端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实时化,现场处置流程化,对抗检查在线化,数据分析可视化,人员上岗实名化和设备管理档案化,使安检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远程监管对地铁安检的现场管理水平。2016年,北京市科委纵向课题《大客流快速安检系统技术研究》,本项目通过被动式摄像式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多源多视角行李物品检查系统、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智能安检服务平台、安检违禁物品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制与集成,在不改变乘客行为模式的前提下,提高安检效率和禁带物品检出率、降低安检劳动强度、提升安检管理的精度和效率。首次形成适应大客流快速安检的可产业化推广的设备、系统和方案。2017年,北京地铁横向课题《基于智能识别的快速物检X光机装置应用研究》,研制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快速安检设备及预警系统,实现快速、可靠、高精度的安检检查,满足轨道交通对安检设备智能化需求,解决智能物检问题。2018年,北京地铁横向课题《公共安全格局及安检模式的研究》,追踪和研究安检新技术,在不改变乘客行为模式的前提下,研究“快速智能检物”和“分类分级检人”的智能人物同检地铁安检新模式,在此模式下优化地铁公共安全格局,研制地铁安检新设备及系统。2019年,北京地铁横向课题《北京地铁智慧安检系统研究与示范》,针对轨道交通大客流和空间有限的现状,研究应用一种智能人、物同检的、基于乘客信用的分级分类智慧安检新模式,来验证实行差异化安检模式的可行性,提高乘客的安检体验,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